close

11960027_10153463256946418_6554960698556758645_n.jpg

因為個人對正面思考的堅持,在臉書上寫文的時候,我總是挑好的、適合的說,所以,那當然只能反映我一小部分的美國生活。

但實話該怎麼說才對大家有幫助? 又或者大家期盼聽見的是什麼呢?

在海外的生活當然有起有伏,有笑有淚,但是如何分辨問題是來自跨文化課題還是個人的因素,是使我怯於分享的主因。

 

來美一年多後的今天,我終於有了一些沉澱,願說給大家參考。

 

我覺得到國外生活最大的挑戰是----本國人變成了外國人

而當外國人最大的問題就在,除了年齡是成人,其他身分、行為能力都像個新生兒。

先說語言吧,學英文學了一輩子,也曾經當過一年美國學生的我,仍然經常有這樣的當頭棒喝以為自己會說某種語言,就能夠掌控語言,並且恰如其分地應酬、交際、做溝通?

從去學校新工作受訓的第一天起,在台灣能言善道的我,就完全處在一種被動狀態。連我一貫戴在臉上的微笑,在美國人眼裡也經常是格格不入的。

跟同事交流,必須要寒暄、簡單描述近況及簡單回應別人,聽來容易,但沒跨國生活經驗的人可能從來沒想過在工作場合裡,更必須要考慮自己的交流方式給人的形象、說話的對象及雙方的關係等等,而這一切一般只是在非常短暫的一兩分鐘間,你的大腦就要能做出適當的反應。但是當個外國人的問題就在於,你的「預期」經常是錯誤的。

換言之,即使你順利聽懂對方的談話內容,甚至理解他的幽默,在初到跨文化環境的好一段時間裡,你是失去所有過去擁有的「直覺」的,你的大腦丟失了所有「對應的符碼」。你對與人說話的語氣、手勢、眼神及微笑的時間點感到無比地陌生。

 

以我而言,同時間我教授的是自己的母語,我的主管也是台灣人,所以我更是缺乏練習的機會,因此我慶幸自己曾經的基礎,使我還能夠在困惑中堅定心神。

 

再來,當個外國人,在新國度的每一步都要「重新來」,這也耗去我的大半精神。

首先是來美申請就要做一大堆準備,包含結婚證書及小孩出生證明等,只是要讓你的身分被認可的一個開始,到了美國之後才是大陣仗:

  1. 租房子簽約,水電瓦斯及網路、手機都要辦理。
  2. 找適合的車子保險、房屋保險、健康保險(美國保險種類非常多又貴,光是上網看資料、諮詢,就很頭痛)
  3. 工作到任後的資料更新、校內工作證件及社會安全碼(要帶工作給的資料去政府機關面談)
  4. 小孩就學申請(美國要簽很多同意書,至少20頁問題)
  5. 小孩依規定找醫院做基本健康檢查(類似在台灣時,市公所做的免費的基礎問診檢查; 結果兩個孩子花了我500美元)、補打預防針(美國比台灣打得針數多很多,而且要付費)
  6. 去銀行開戶 (美國的帳戶有分存款戶、支票戶、虛擬戶等等也是很不一樣)
  7. 幫空蕩蕩的房子買必要的生活物品及家具 (柴米油鹽真的很嚇人,逛街逛到頭疼,小孩洗手的踩腳蹬天天要用,剛開始不知道哪裡找便宜,花了15美元,後來才知道一元商店3-5元就有基本款)
  8. 半年後國際駕照會過期,(我們州只准許用一年),準備考駕照事宜(因為考英文的太浪費時間準備,去城裡考中文版的,而且美國交通有許多細節跟台灣大不同,考駕照要仔細準備)
  9. J2先生申請工作許可 (申請許可又是一堆資料,還要花380美元,一等就是四個月才拿到,拿到後又是一連串申請社會安全碼、銀行開戶、考駕照等事宜)
  10. 申請信用卡累積信用,這樣以後才能貸款買房子、車子(因為零信用剛開始都被拒,後來才知道哪些銀行接受零信用申請者)

 

想像一下,這些都發生在你到陌生環境時,根本不知道該去哪兒做、你的身分是否可以做、該填那些表、要付多少錢、申請要多久、有沒有疏漏、在哪買你要的東西、潛規則是什麼……更難的是,這些都需要講英文之外,美國地大,不是每個單位都離你很近,所以還常常是用電話解決,電話服務又是一等就等上20分鐘,轉接三個人員,每次都要重複一次你的問題,在家收訊若遇死角,或者他問你的資訊你事先沒準備好,就得重新再打一次。美國是個移民國家,雖然有口音見怪不怪,但他們並不以為你的英文應該不好,所以講話時經常要聚精會神還要再三確認。

 

以上,由於我平日的工作非常忙碌,美國人又是下午四點後幾乎都已下班(剛開始真的常常一不小心就忘了他們已下班,以至於撲空),再加上必須控制經濟狀況、或者等待回應,所以零零總總約半年時光,我們才漸漸解決了語言及各種身分的問題,安頓下來。

 

最後,必須要說明一下,我覺得心態是非常重要的,如果你不是非常努力想要待下來,非常積極適應海外生活的話,這些問題可能要拖上更久的時間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